【中國農學會】扎實推進三農科普,全力服務鄉村振興
來源:中國農學會 時間: 2022-04-20 10:38
中國農學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總書記關于“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重要論述,在中國科協和農業農村部領導下,圍繞打好“三張牌”,聚焦主責主業、扎實推進三農科普,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一、打好“關鍵牌”,深入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服務農民全面發展
學會以提升農民科學素質為抓手,努力在推進農民全面發展上下功夫。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立足國家發展需求、農業農村發展需求和農民發展需求,開展農民科學素質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協同中國科協、農業農村部謀劃編制了新一輪《鄉村振興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十三五”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實施方案》,策劃科技支撐鄉村振興聯合行動,以此引領三農科普工作。
二是堅持抓主抓重。學會堅持把村兩委干部、農村致富帶頭人、農村婦女作為工作重點,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所需的觀念、理念和技術開展培訓。五年來實地培訓3000余人、編印教材3萬余冊、示范帶動上萬農戶,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堅持全面推進。在突出重點人群的前提下,努力讓三農科普惠及廣大農民群眾。聯合舉辦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引導廣大農民樹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2021年參賽選手達2.5億人次,深受基層農民好評。
二、打好“優勢牌”,充分匯聚專家資源和智力優勢,助力農業全面升級
專家是學會的重要資源。學會工作始終注重發揮專家在三農科普中的主力軍作用,組建兩院院士領銜的4支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和8900人農業專家庫,引導其投身鄉村振興、服務社會發展。
一是服務疫情防控。在新冠疫情爆發后,及時推送權威防疫科普圖文與動畫,開設“抗疫情 助春耕 保供給”專家系列直播課堂,為復工復產提供直接全面的技術指導與服務。
二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圍繞糧食安全、種業振興、食品安全等熱點焦點,組織專家主動發聲、科學辟謠,打造“三農科學傳播”新媒體宣傳陣地。組織開展全國轉基因科普巡講活動80余場,覆蓋19個省區市3000多萬人次。
三是服務農業科技成果普及?!笆濉逼陂g動員組織200多家農科教單位、3000余名農業科技人員,舉辦鄉村振興農村科普聯合行動等重大科普活動百余場,編創科普制品百余部,發放宣傳資料15萬余冊,讓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廣大農民群眾。
三、打好“機制牌”,突破傳統科普制約瓶頸,構建“兩帶兩促”模式的農村科普新發展格局
學會以科技志愿服務為抓手,以精準對接為主要形式,探索構建出“兩帶兩促”新模式。
一是大專家帶土專家。著力建立“頂天立地”的科技志愿服務隊伍,在涉農科研院校成立高層專家隊伍,同時發動有積極性的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成立基層高素質農民隊伍。高層專家隊伍根據基層高素質農民隊伍實際,開展“農民點菜、專家掌勺”的需求精準對接,手把手將其培養成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土專家。截至目前,全國20個省區市建立105支志愿者隊伍、在冊志愿者2176人。
二是土專家帶小農戶。土專家,也是基層高素質農民隊伍,作為二傳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無償將先進科技和文化傳遞給更多農民,形成一支真正“用得上、留得住、常駐村”的鄉村本土科技志愿服務隊伍,有效破解農村科普最后一公里難題。
三是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落地應用。以“鄉村振興 志愿有我”品牌為引領,引導人才資源、科技資源下沉農村。目前已廣泛開展科普活動100多場,直接受益近萬人,形成“大專家帶著技術走田間,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生動局面。
四是促進土專家與小農戶技能素質雙提升。通過科技咨詢與服務、科普講座與培訓等方式,提升基層土專家和小農戶的生產技能與科學素質,加快補齊農民科學素質短板,形成農村良好科學氛圍,有力推動農村科普向實效化、常態化、長效化轉變。
新使命催人奮進,新時代任重道遠。中國農學會將繼續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以踏雪有印、抓鐵有痕的精神,扎實推進三農科普,全力服務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