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2023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要點》的通知
來源: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 時間: 2023-03-24 13:58
關于印發《2023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要點》的通知
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各成員單位:
現將《2023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要點》印發你單位,請結合職責,共同推動落實科學素質建設目標和任務。
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
?。ㄖ袊茀f辦公廳代章)
2023年3月22日
?。撓等耍厚R宇罡 包 晗 010-68583659)
2023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要點
2023年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進一步提高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以科學素質建設助力實現人的現代化,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將科學素質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1.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等“13個強國”和數字中國等“5個中國”戰略目標,推動科學素質建設全面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
2.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特別是“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研究闡釋科學素質建設工作在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重要作用,推動全民科學素質工作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二、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科學素質建設價值引領作用
3.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強化科學傳播,推動新聞媒體開設、辦好科普節目、欄目,提升宣傳實效和影響力。開展科學辟謠,引導、調動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更好發揮國家級科學辟謠平臺作用,營造崇尚創新、科學理性的社會氛圍,消除封建迷信、偽科學、極端思潮滋生土壤。
4.傳承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大對優秀科技成果和“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宣傳報道力度,組織“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作品巡演,不斷增強科技工作者愛黨愛國、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行動自覺。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營造科研誠信良好氛圍,引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等主動開展宣介,辦好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傳月、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論壇等活動。
三、深化科學素質建設供給側改革,構建高質量科普服務體系
5.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規范和標準,創新發展現代科技館體系,做好全國科技館免費開放實施工作,研究制定免費開放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深化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創建工作。
6.強化基層科普能力建設。完善省域統籌政策和機制、市域構建資源集散中心、縣域組織落實,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站)等為陣地,以志愿服務為重要手段的基層科普組織動員體系。支持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推動各地加強社區科普資源、陣地和隊伍建設,提升社區科普能力。建立完善跨區域科普合作和共享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全域科普試點。
7.強化科普人才培育培養。實施“國培計劃”和中小學教師科學素養提升行動計劃,以科學教師隊伍為重點,推動教師科學素養整體提升。支持師范院校與理工科大學、科研院所及科技場館等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合作關系。推進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開展研究生科普學分制試點。鼓勵學校、醫院、科研院所、企業、社會組織等組建科技志愿服務隊,壯大科技志愿者隊伍。
8.加大優質科普資源供給。做強科普中國平臺,打造國家級科普資源“中央廚房”。辦好中國科幻大會,推動科幻產業發展,貫徹落實“科幻十條”,推進科技傳播與影視融合。加強應急科普資源生產和傳播,健全應急科普與常態化科普宣教協同聯動機制,推進應急科普知識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開展科學素質國際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召開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推動成立世界公眾科學素質組織。
四、加強綱要實施機制建設,構建社會化大科普格局
9.強化綱要實施機制。加強綱要辦協調機制下的部際深度合作,鼓勵和支持各部門圍繞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等重點人群,跨行業跨領域合作開展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大國工匠”品牌建設、銀齡科普行動、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教育培訓等專項行動、群眾性示范科普活動及各類主題科普活動。
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加強館校合作,引導各地中小學利用科普基礎設施開展科普教育和學習實踐活動,為中小學課后服務提供優質科教資源支撐,助力提升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水平。進一步引導和規范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策劃開展科學教育系列主題活動,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推進高等教育階段科普工作,支持職業院校、普通高校推進科學基礎課程建設,加強科學素質相關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推動“英才計劃”提質增效,舉辦五項學科競賽。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推動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
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組織開展農民教育培訓、農技推廣骨干人才培育和農業技術普及。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組織開展向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選派科技特派團工作。啟動組建第一批次產業顧問組,支持脫貧縣產業振興。開展科技、科普援疆援藏活動。
深入實施《全國職工素質建設工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加強科學文化建設,提升職工隊伍學歷層次和科學文化素養。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入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做好“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宣傳工作,叫響做實“大國工匠”品牌。實施技能中國行動,廣泛深入持久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聚焦就業重點群體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促進穩定就業。開展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培訓,發揮企業家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示范引領作用。
實施以智慧助老為重點的銀齡科普行動,依托老年大學、老年科技大學、銀行網點、電信運營商網點等,組織開展銀齡跨越數字鴻溝等科普培訓。組織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深入社區、農村、養老機構等開展醫療義診、健康咨詢和科普宣傳。推進電子產品適老化改造。
加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培訓,印發實施《2023—2027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將新知識新技能納入干部教育培訓重要內容。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國家級干部教育培訓機構舉辦的各類專題培訓班中,突出科學知識的學習,依托公務員對口培訓計劃開展有關專題培訓和基層干部科學素質教育培訓。加強和改進公務員考錄工作,注重對科學素質的測查和評價。
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全國雙創活動、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防災減災日、全國安全生產月、全國消防宣傳月、世界地球日、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中國水周等群眾性示范科普活動,舉辦“體育科普中國行”“千鄉萬村氣象科普行”“地震科普 攜手同行”“大手拉小手 科普進萬家”等主題科普活動。
10.強化社會組織動員。支持鼓勵各部門結合自身特點和工作實際,引導所轄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開展科學素質建設,依托現有設施和資源打造科普基地,從經費投入、科研評價、職稱評聘等方面支持科技工作者參與科學素質建設。推進科技資源科普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和社會組織等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學普及,鼓勵有條件的科技基礎設施、大科學裝置(備)等開發科普功能、開展科普活動。
11.開展科學素質情況監測評估。推動各地各部門落實《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將科學素質建設納入本地區、本部門年度工作計劃和目標管理考核。開展綱要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和年度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聚焦科學素質建設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等重要課題開展理論研究,打造科學素質建設高端智庫。
12.加強制度和組織保障。完善科學素質建設政策體系和表彰獎勵機制,推進《科普法》修訂和地方科普條例制(修)訂工作。加強科普統計工作,推動將公民科學素質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開展科普專業職稱評審試點,促進科普人員專業化發展。開展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評比表彰工作。
附件:2023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重點工作任務臺賬
附件
2023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重點工作
任務臺賬
1.印發實施《2023—2027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將新知識新技能納入干部教育培訓重要內容。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國家級干部教育培訓機構舉辦的各類專題培訓班中,突出科學知識的學習,依托公務員對口培訓計劃開展有關專題培訓和基層干部科學素質教育培訓。(中央組織部)
2.加強和改進公務員考錄工作,注重對科學素質的測查和評價。(中央組織部)
3.組織開展向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選派科技特派團工作。(中央組織部)
4.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中央宣傳部)
5.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
6.發揮國家級科幻電影科學顧問庫、全國科幻科普電影放映聯盟作用,為科幻電影創作提供科學顧問服務。(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
7.完善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優化國家級應急科普宣教平臺建設,推進應急科普知識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衛生健康委、交通運輸部、水利部、應急管理部、氣象局、地震局、中國科協)
8.開展全國雙創活動。(發展改革委)
9.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策劃開展科學教育系列主題活動,為中小學課后服務提供優質科學教育資源支撐。(教育部、中國科協)
10.開展館校合作,引導各地中小學利用科普基礎設施開展科普教育和學習實踐活動。(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文物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
11.推動“英才計劃”提質增效,加強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育。深化青少年科技競賽改革,開展五項學科競賽。(教育部、中國科協)
12.實施“國培計劃”和中小學教師科學素養提升行動計劃。支持高校設立科普相關課程,加強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教育部、中科院)
13.舉辦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教育部)
14.實施“一帶一路”青少年科技創新伙伴計劃。(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
15.舉辦全國科技活動周。(科技部)
16.推動企業和社會組織探索建立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開展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公益行動,推動設立科普發展獎項。(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協)
17.持續推進《科普法》修訂工作。(科技部、中國科協)
18.開展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評比表彰工作。(科技部)
19.推進電子產品適老化改造,開展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遴選。(工業和信息化部)
20.開展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培訓,推動建設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標桿教學基地。舉辦2023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工業和信息化部)
21.開展“科普邊疆行”活動。(國家民委、中國科協)
22.推廣應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和科技志愿服務信息平臺,支持老科技工作者、老專家、老教師等志愿參與教學培訓和科普活動。(民政部、衛生健康委、中國科協)
23.落實《關于新時代加強社區科普工作的意見》,推動各地加強社區科普資源、陣地和隊伍建設。(中國科協、民政部)
24.做好全國科技館免費開放實施工作,研究制定免費開放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中國科協、財政部)
25.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聚焦就業重點群體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26.舉辦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和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做好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選拔集訓工作,啟動第48屆世界技能大賽籌備工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27.開展科普專業職稱評審試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
28.舉辦“世界地球日”等主題科普活動,開展2023年自然資源科普講解大賽、科普微視頻大賽、優秀科普圖書評選等工作。(自然資源部)
29.舉辦“我是生態環境講解員”和“大學生在行動”主題科普活動,開展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科普類)評選。(生態環境部)
30.舉辦“中國航海日”“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交通運輸科普講解大賽”“交通科技云論壇”等主題科普活動。(交通運輸部)
31.舉辦第十五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依托線上線下展會平臺組織開展相關科普互動活動。(交通運輸部)
32.舉辦第三屆全國節約用水知識大賽。(水利部)
33.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加強農業技術推廣人才教育培訓。(農業農村部)
34.開展科普服務高素質農民培育行動。(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
35.組織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深入社區、農村、養老機構等開展醫療義診、健康咨詢和科普宣傳。組織開展全國“敬老月”、老年健康周宣傳活動。(衛生健康委)
36.加強無償獻血知識科普和傳播,推進無償獻血科普知識進學校、進基層、進企業、進社區,推動開展各類獻血主題科普活動。(衛生健康委)
37.開展全國防災減災日、全國安全生產月、全國消防宣傳月等科普宣傳教育活動。(應急管理部)
38.開展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市場監管總局)
39.指導廣播電視媒體積極宣傳我國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取得的顯著成就,推動科普題材優秀作品創作播出。(廣電總局)
40.開展“體育科普中國行”主題科普活動。舉辦全國體育科普作品大賽。依托體育彩票渠道優勢,拓展體育科普宣傳途徑。(體育總局)
41.開展第十三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推動將公民科學素質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科協、統計局)
42.實施“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計劃和“‘科學與中國’科學教育計劃”。(中科院)
43.開展研究生科普學分制試點。(中科院)
44.舉辦第六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論壇。(社科院)
45.深化“科學家精神學習教育”平臺建設。做好院士傳記叢書編撰出版工作。組織院士開展“院士進校園”等科普活動。(工程院、中科院)
46.舉辦氣象科技活動周和“千鄉萬村氣象科普行”活動。(氣象局)
47.舉辦世界濕地日、愛鳥周等主題科普活動。(林業和草原局)
48.指導博物館(紀念館)圍繞文物保護利用相關科學知識、傳統工藝等開展進社區、進校園等科普教育活動。(文物局)
49.舉辦“地震科普 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地震局)
50.做好“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宣傳工作和“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組織開展“中國夢·勞動美——凝心鑄魂跟黨走 團結奮斗新征程”勞模工匠黨代表微宣講。舉辦第二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和第七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交流活動。推進工匠學院體系建設。(全國總工會)
51.舉辦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
52.實施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開展“青年專家服務團”活動,做好“博士服務團”選派工作,推廣“科技成果直通車”項目。(共青團中央)
53.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推動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教育部、全國婦聯)
54.舉辦“大手拉小手 科普進萬家”家庭親子科普活動。(全國婦聯、中國科協)
55.開展《綱要》實施情況中期評估。(中國科協牽頭,各成員單位參與)
56.開展“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傳月”活動。(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委)
57.組織“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作品巡演。(中國科協、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中科院、工程院)
58.舉辦第37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國科協、自然科學基金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
59.舉辦第九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中國科協)
60.開展科技、科普援疆援藏活動。啟動組建第一批次產業顧問組,支持脫貧縣產業振興。(中國科協)
61.開展銀齡跨越數字鴻溝科普專項行動。(中國科協)
62.做強科普中國平臺,構建以渠道聯合為支撐的全媒體融合傳播矩陣。實施科普中國網絡創作培育計劃和創作出版扶持計劃。實施科普中國科技前沿項目和科普中國供需服務平臺建設。深化國家級科學辟謠平臺建設。(中國科協)
63.打造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和科學家博物館。(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
64.開展全國科普日和“典贊·科普中國”活動,舉辦中國科幻大會。(中國科協)
65.推進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賦能、服務建設,打造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示范樣板。(中國科協)
66.推動建立世界公眾科學素質組織,召開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中國科協、民政部、科技部、中科院)
67.推進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監測評估。(中國科協)